ABOUT US

拓索(中国)

首页 拓索中国 新闻中心 拓索分析 | 北京市首店落户为何难?

拓索分析 | 北京市首店落户为何难?

发布时间:2020-05-1114:04:06

如今,越来越多的“首店”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首店”不仅成为引领消费潮流、提升消费体验的新场所,也日益发展为激发消费的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有878家首店落户北京,其中全球首店12家,亚太首店9家,中国首店201家,华北首店115家,北京首店541家,上海首店更是接近一千家。

        首店经济,还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大约从2018下半年开始,海外品牌入驻数量开始激增。过去半年,超过1500个海外品牌通过天猫在中国开设了线上首店。



什么是“首店经济”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如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首店、区域首店等;又或者是,已入驻的品牌采取先进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形成的新店,如新物种店、概念店、体验店等。


为什么要注重“首店经济”


        首店作为品牌在区域的首次布局亮相,在人才、产品、服务及营销上均激发了品牌的最优资源配置。首店的引进及规模化的聚集为区域内的商圈及购物中心带来大量客流,活跃了商业氛围及居民消费,促进了区域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就业扩大、税收增长等正面经济效益。同时,区域因创新及国际化品牌的引入,创新创业氛围及国际化水平得以提升,吸引了区域外消费力的流入,促进了城市的商业创新及对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国际地位等社会资本得到积累。



城市的“首店经济”支持政策


        目前“首店经济”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的追逐目标,其中上海、成都、北京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1、上海


        就城市的表现而言,上海为国内城市中首次提出“首店经济”概念的城市,提出了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量身定制了9项措施。其中提到要制订“全球新品首发”“首店旗舰店落户”相关标准,加大对首发新品的商标维权保护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首发新品品牌列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今年4月上海出台并实施的《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包含24条稳外资举措。稳外资“24条”的出台,对于首进上海的外资品牌而言是重大利好。其中包括落实国家扩大开放政策、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和强化外商投资保护等内容"


        《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中提及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跨境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服务消费转型升级、搭建开放型贸易便利化服务体系,提升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能级等内容。"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对地区总部中的连锁企业试点实施全市“一照多址”。它意味着,地区总部中的连锁企业只要办理一张营业执照,其所开设的门店均不用再办理营业执照,只要备案即可。"上海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持续优化制度环境,下一步,还会在提供良好服务上下功夫,如打造涉外服务专窗,完善外籍人士及企业认证体系,推动涉外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健全全市、区两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和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召开政企合作圆桌会议,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落实总部联系人制度和总部拜访计划,完善经贸出访、外事会见等后续跟踪服务制度等。


2、成都



        成都“首店经济”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球首店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第三,继续领跑新一线城市。尽管与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成都的首店经济话语权地位正在快速提高,有的品牌即便没能将首店选在成都,但后续的拓店计划中,成都依然被视为重要市场。而成都在政策支持方面也不遗余力。


         去年4月成都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到,为促进成都消费市场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打响“成都消费”品牌,加快“三城三都”建设,计划到2021年,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超过200个、发展特色小店超过300个,其中引进国际首店及世界品牌100个,旨在通过“两店”经济推动成都早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制定《成都市商业特色小店服务示范店评定办法》,对试点示范改造成效明显的带动性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消费场景最潮、消费环境最优的消费中心,初步形成国际消费市场承接地、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国际消费时尚创新地,再通过若干年持续努力,最终建成辐射引领丝路沿线国家的消费门户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消费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汇集众多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市场主体和全球优质消费品牌,国际知名一线品牌入驻率超过85%,培育50个“成都造”消费品品牌,打响20个老字号品牌。开放包容、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参与消费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更加频繁,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形成区域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支撑。"


        今年4月8日四川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激发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的通知》,其中提出的24条措施激发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鼓励发展首店和特色小店。推广复制成都市经验,鼓励各地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本区域首次开设门店,引导已入驻的品牌采取先进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形成新店,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鼓励各地支持传统特色小店改造升级,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培育打造一批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店,丰富城市消费单元。"


3、北京



        北京首店经济虽然不如上海,但去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首店经济初见成效。


        去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出对有选址需求的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北京首店国际品牌(不含港澳台)所属企业或授权代理商,由商务部门进行选址指导或对接商业设施产权人。优先支持品牌首店入驻王府井、西单、三里屯、回(龙观)天(通苑)、通州副中心等商圈。对在京开设亚洲首店 、中国(内地)首店 、北京首店 、旗舰店 的国际品牌(不含港澳台)授权代理商,对其海外版权代理费超过100万元的,商业流通发展资金可按照项目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最高50%、最高500万元金额给予支持。"


        今年出台的《关于申报2020年度商业流通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提到,支持国际品牌(不含港澳台)企业和本土自主品牌(含港澳台)企业及授权代理商在本市开设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北京首店、旗舰店。符合条件的国际品牌在北京开设亚洲首店将获得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北京“首店经济”发展的瓶颈——首店落户困难




        北京在新消费人群及新商业资源指数上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充裕的人才、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维度资源能为外来首店品牌提供持续性创新的基础,也能为本土创新品牌提供孵化及培育的土壤。但是北京市目前首店经济却依然追不上上海,究其原因还是首店在北京落户太过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


1、北京市场的零售物业面积小

        由北京零售物业不断改作写字楼用途,城区治理拆墙破洞清除沿街店面,原本并不充裕的零售物业面积正在不断缩小。2016年至今,北京核心区域内购物中心新增供应仅为51.9万平方米,未来四年北京市核心区域内的新增供应仅有约22万平米。意图进驻北京的品牌往往需要800-2,000平方米的面积,有些还需要具有展示功能,这些需求放到北京日趋紧张的零售物业市场则表现为一铺难求。


2、品牌竞争激烈

         北京作为社区配套商业位于五环以外的远较区县,市区内运营好的项目常年处于满租状态。由于大面积的零售店面一铺难求,购物中心一旦有这类面积空出来就会有多个品牌前来竞争,这导致业主方抱着奇货可居的态度不断上调租金。


3、潮流时尚品牌的首店选址难

        在北京发布的《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中,政府优先支持品牌首店入驻王府井、西单、三里屯、回天(回龙观和天通苑)、通州副中心等商圈。细看这些商圈,天通苑、回龙观位居北京的北五环和北六环之间,人口虽然稠密,但太过偏远,除非是一些需要大面积的新零售业态,否则很难选择这两个区域。通州在北京市政府整体搬迁后为市场带来了多个利好,未来运河商务区和环球影城将会带动区域内零售业的发展,但在现阶段对于品牌进驻来说仍为时尚早。知名且有影响力的品牌首店短期内仍会优先选择在城市的核心区域,然而,目前王府井、西单和三里屯的零售项目可供租赁的面积有限,品牌首店落户只能靠一些品牌到期之后腾出面积才能进入,这中间运气成分较大。北京的零售项目也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品牌的迭代和业态的不断更新来调整项目定位。



最新动态 更多

点击参与